10 月 25 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向国际社会重点介绍中国核聚变研究突破 —— 位于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俗称 “人造太阳”),详解其技术突破与全球能源价值,引发广泛关注。
毛宁指出,EAST 今年 1 月实现 1 亿摄氏度 1066 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刷新托卡马克装置世界纪录。这一突破验证了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可行性,标志中国在核聚变领域跻身国际领跑行列。她特别说明,该装置集成 “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 等尖端技术,近百万零部件协同工作,累计申请专利超 2000 项。
谈及国际合作,毛宁强调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理念。EAST 已向全球开放数据,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数据支撑,法国、日本等 17 家机构参与联合实验。她援引 ITER 总干事巴拉巴斯基评价:“中国为‘人造太阳’计划发挥至关重要作用,EAST 数据对验证核心材料可靠性不可或缺”。
毛宁表示,核聚变燃料源于海水且近乎零污染,1 升海水含有的氘聚变能量相当于 300 升汽油。目前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设计,正推动清洁能源梦想落地。“中国愿与世界共享技术成果,共探能源未来。”